送惟良上人归润州

· 李端
拟诗偏不类,又送上人归。 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 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 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诗:模仿作诗。
  • 偏不类:偏偏不像。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寄世:寄居人世。
  • 高鹤:比喻超脱尘世。
  • 寻仙:寻求仙道。
  • 称坏衣:指僧人,因僧衣又称“坏色衣”。
  • 雨行江草短:雨中行走,江边的草显得短小。
  • 露坐海帆稀:露水中的坐船,海上的帆船稀少。
  • 正被空门缚:正被佛教的修行所束缚。
  • 临岐:面临分别的路口。
  • 乞解围:请求解除束缚。

翻译

我尝试作诗却总觉得不像,现在又要送别上人归去。 你寄居人世如同高飞的鹤,寻求仙道时自称是穿着坏衣的僧人。 雨中行走,江边的草显得短小,露水中的坐船,海上的帆船稀少。 我正被佛教的修行所束缚,面临分别的路口,请求你帮我解除这束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以及对自己修行状态的反思。诗中,“拟诗偏不类”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不满,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别的无奈。后文通过对“高鹤”、“坏衣”等意象的运用,描绘了友人超脱尘世的形象。结尾处,诗人坦诚自己被“空门缚”,并请求友人“乞解围”,展现了对友人的依赖和对解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