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嵩山钟

卧闻嵩山钟,振衣步蹊樾。 槁叶零宿雨,新鸿叫晴月。 物改兴心换,夜凉清机发。 昔事潘镇人,北岑采薇蕨。 倚岩顾我笑,谓我有仙骨。 铭德在青春,徇禄去玄发。 悔往自昭洗,练形归洞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振衣:整理衣裳,这里指起身。
  • 蹊樾:小路和树荫。
  • 槁叶:枯叶。
  • 宿雨:昨夜的雨。
  • 新鸿:新来的雁。
  • 物改:事物变化。
  • 兴心换:心情改变。
  • 潘镇人:指隐居的人。
  • 北岑:北面的山。
  • 采薇蕨:采摘薇和蕨,指隐居生活。
  • 仙骨:指修炼成仙的资质。
  • 铭德:铭记德行。
  • 徇禄:追求官职和俸禄。
  • 玄发:黑发,指年轻时。
  • 悔往:后悔过去。
  • 昭洗:明晰洗涤,指悔过自新。
  • 练形:修炼身体。
  • 洞窟:指隐居或修炼的地方。

翻译

躺着听见嵩山的钟声,起身整理衣裳,走在小路和树荫下。 枯叶随着昨夜的雨落下,新来的雁在晴朗的月光下鸣叫。 事物的变化带来了心情的改变,夜晚凉爽,清新的思绪开始涌现。 想起过去与隐居的人在北面的山上采摘薇和蕨。 他们倚着岩石对我微笑,说我拥有修炼成仙的资质。 在年轻时铭记德行,追求官职和俸禄,直到黑发变白。 后悔过去,决心悔过自新,修炼身体,回归隐居或修炼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嵩山下的静谧夜晚,通过听钟声、观察自然变化,回忆过去与隐士的交往,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物改兴心换”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转变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追求功名利禄的悔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