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 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处(sù chù):住宿的地方。
  • 啼涩(tí sè):形容鸟叫声嘶哑。
  • 饥喉咽(jī hóu yān):因饥饿而喉咙干涩。
  • 飞低(fēi dī):飞得低,指鸟儿因寒冷而飞不高。
  • 冻翅垂(dòng chì chuí):因寒冷翅膀下垂,无法飞翔。
  • 画堂(huà táng):装饰华丽的厅堂。
  • 鹦鹉鸟(yīng wǔ niǎo):一种能模仿人说话的鸟。

翻译

傍晚时分,我回到城上的住所,庭院前的住宿之地显得有些危险。月光下,没有叶子的树显得格外明亮,霜冻使得树枝滑溜,风吹过时更加明显。鸟儿的叫声嘶哑,因为饥饿喉咙干涩,它们因寒冷而飞得低,翅膀因冻僵而下垂。在装饰华丽的厅堂里,鹦鹉鸟却感受不到外面的冷暖,与外界完全隔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外寒冷的自然环境和城内温暖舒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社会冷漠的批评。诗中“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描绘了冬夜的凄凉景象,而“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则生动地表现了鸟儿的艰难生存状态。最后两句“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则讽刺了人类对自然界苦难的无知与漠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人文关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