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蛮子朝,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巂州道路遥。入界先经蜀川过,蜀将收功先表贺。 臣闻云南六诏蛮,东连牂牁西连蕃。六诏星居初琐碎,合为一诏渐强大。 开元皇帝虽圣神,唯蛮倔强不来宾。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 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谁知今日慕华风,不劳一人蛮自通。 诚由陛下休明德,亦赖微臣诱谕功。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蛮子。 蛮子导从者谁何,摩挲俗羽双隈伽。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军系金呿嗟。 异牟寻男寻閤劝,特敕召对延英殿。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冕旒不垂亲劳徕,赐衣赐食移时对。移时对,不可得,大臣相看有羡色。 可怜宰相拖紫佩金章,朝日唯闻对一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蛮子朝:指南方少数民族的使者朝见唐朝皇帝。
  • 泛皮船兮渡绳桥:乘坐皮船渡过绳索桥。
  • 巂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 蜀川:指四川地区。
  • 六诏:指南诏国的六个部落。
  • 牂牁:古代地名,今贵州省一带。
  • :指吐蕃,古代西藏的政权。
  • 星居:分散居住。
  • 开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 鲜于仲通:唐朝将领。
  • 西洱河: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条河流。
  • 慕华风:向往中原文化。
  • 休明德:美好的德行。
  • 诱谕功:引导和教化的功绩。
  • 省表:审阅奏章。
  • 中使:宫中的使者。
  • 摩挲俗羽双隈伽:形容蛮子的服饰和仪仗。
  • 清平官:地方官员。
  • 赤藤杖:红色的藤制手杖。
  • 金呿嗟:金制的装饰品。
  • 异牟寻:南诏国的国王。
  • 寻閤劝:南诏国的王子。
  • 延英殿:唐朝宫殿名。
  • 冕旒:皇帝的冠冕。
  • 劳徕:慰劳。
  • 赐衣赐食:赏赐衣物和食物。
  • 移时对:长时间的对答。
  • 拖紫佩金章:穿着紫色官服,佩戴金制印章,指高官。

翻译

蛮子朝,乘坐皮船渡过绳索桥,从遥远的巂州来到这里。进入唐朝境内首先要经过蜀地,蜀地的将领们因为成功接待而先行表贺。 我听说云南的六诏蛮族,东边连接牂牁,西边连接吐蕃。六诏原本分散居住,后来合并成一个大部落,逐渐强大。 开元皇帝虽然圣明,但蛮族倔强不肯归顺。鲜于仲通率领六万士兵,征讨蛮族一战全军覆没。 至今在西洱河岸边,仍然可以看到满是箭孔和刀痕的枯骨。谁知道今天蛮族向往中原文化,不需要劳烦一人就能自行通达。 这实在是由于陛下有美好的德行,也依赖于微臣的引导和教化。德宗审阅奏章知道这些情况,笑着命令宫中使者迎接蛮子。 蛮子的随从是谁,他们的服饰和仪仗奇特。地方官员手持红色的藤杖,大将军佩戴金制的装饰品。 异牟寻的儿子寻閤劝,特敕召见到延英殿。皇上心中重视怀柔远方的蛮族,让他在玉座旁近看天颜。 皇帝不戴冠冕亲自慰劳,赏赐衣物和食物,长时间的对答。长时间的对答,大臣们相看有羡慕之色。 可怜那些穿着紫色官服,佩戴金制印章的宰相,早晨只听到他们短暂的对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蛮子朝见唐朝皇帝的场景,展现了唐朝对边疆民族的怀柔和接纳政策。诗中,白居易赞扬了皇帝的德行和自己的教化功绩,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对边疆民族的重视和尊重。通过对比历史上蛮族的倔强和现在的归顺,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文化交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气象,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