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反白头吟

炎炎者烈火,营营者小蝇。 火不热真玉,蝇不点清冰。 此苟无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称怨报死,则人有所惩。 惩淫或应可,在道未为弘。 譬如蜩鴳徒,啾啾啅龙鹏。 宜当委之去,寥廓高飞腾。 岂能泥尘下,区区酬怨憎。 胡为作自苦,吞悲仍抚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炎:形容火势旺盛。
  • 营营:形容小蝇的忙碌飞舞。
  • 真玉:真正的玉石,这里指坚硬耐热。
  • 清冰:纯净的冰,这里指寒冷。
  • :如果。
  • :承受,忍受。
  • :继续,持续。
  • 物性:事物的本性。
  • 怨报死:因怨恨而报复至死。
  • :惩罚,警戒。
  • 惩淫:惩罚淫乱。
  • :扩大,推广。
  • 蜩鴳:蝉和鴳雀,比喻小人物。
  • 啾啾啅:形容小声的鸣叫。
  • 龙鹏:龙和鹏,比喻大人物或高远的志向。
  • 委之去:放弃它,离开它。
  • 寥廓:广阔无垠的天空。
  • 泥尘:尘土,比喻低微或困境。
  • 区区:小小的,微不足道的。
  • 酬怨憎:回应怨恨和憎恶。
  • 抚膺:捶胸,表示悲痛或悔恨。

翻译

烈火炽热,小蝇忙碌。火不会烧毁真玉,蝇不会触碰清冰。如果这些都没有承受,那么彼此之间也就无法持续。由此可见,每种事物的本性中,都有其能与不能。古人说因怨恨而报复至死,这是人应有的警戒。惩罚淫乱或许可行,但在道德上并不值得推广。

就像蝉和鴳雀,它们只能小声地鸣叫,却无法理解龙和鹏的高远志向。应该放弃这些小人物,向着广阔的天空高飞。怎能困于尘土之下,为了小小的怨恨和憎恶而回应。为何要自寻苦恼,吞下悲痛,仍然捶胸顿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烈火与真玉、小蝇与清冰的对比,揭示了物性中的能与不能。诗人认为,人应该超越小我,不应为小小的怨恨和憎恶所困,而应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蜩鴳与龙鹏的对比,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深刻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