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郡博赴任上饶

广信山水邦,儒宫净含晖。 阴阴松桧中,白鹇时两飞。 雨馀岩泉落,清音叶鸣徽。 泮沼紫鳞跃,讲坛红杏菲。 藤蔓绕涧石,新绿罗成帏。 诸生翻经坐,子衿间褒衣。 格言咀芳润,奥理宣幽微。 凡陋当脱屣,圣哲胥乘机。 迟师一指授,仁风敞岩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信: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
  • 儒宫:指学宫,即古代的学校。
  • 白鹇(bái xián):一种鸟类,又名银雉。
  • 鸣徽:指琴弦发出的声音。
  • 泮沼:古代学宫前的水池。
  • 紫鳞:指鱼。
  • 红杏:指杏花。
  • 子衿:古代学子的服饰,代指学子。
  • 褒衣:宽大的衣服,古代学者的服饰。
  • 奥理:深奥的道理。
  • 脱屣:比喻轻易放弃。
  • 圣哲:指圣人和哲人。
  • 乘机:抓住机会。
  • 迟师:指等待老师。
  • 岩扉:山岩的门户,比喻学宫的门。

翻译

广信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方,学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净。在阴凉的松树和桧树中,白鹇鸟时常飞翔。雨后,山间的泉水落下,清脆的声音伴随着琴弦的鸣响。学宫前的水池中,紫色的鱼儿跃出水面,讲坛周围杏花盛开,色彩鲜艳。藤蔓缠绕着溪边的石头,新绿的枝叶像罗帐一样垂下。学子们坐在那里翻阅经书,他们的服饰宽大而整洁。他们品味着格言中的芬芳,探讨着深奥的道理。平凡的学识应当轻易放弃,而圣人和哲人则应抓住机会。等待老师的指点,仁德之风将敞开学宫的大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广信学宫的宁静与美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松桧、白鹇、泉水、鱼跃、杏花等,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学习环境。诗中,学子们翻阅经书,探讨深奥的道理,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道德的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师指点的期待,希望仁德之风能够开启学宫的大门,引领学子们走向更高的境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学问和道德的崇高追求。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