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剡源少遇乐岁辛巳之秋山田可拟上熟吾贫庶几得少安乎乃和渊明贫士七首与邻人歌而乐之
古人重畎亩,有禄不待干。
德成禄自至,释耒列王官。
不仕亦不贫,本自足饔餐。
后世耻躬耕,号呼脱饥寒。
我生千祀后,念此愧在颜。
为农倘可饱,何用出柴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畎亩(quǎn mǔ):田地,田间。
- 禄:俸禄,古代官员的薪水。
- 干:求取。
-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于犁。
- 王官:朝廷的官员。
- 饔餐(yōng cān):饭食,这里指基本的生活需求。
- 祀(sì):古代的年。
- 千祀:千年。
- 柴关:柴门,指简陋的门户,这里比喻隐居的生活。
翻译
古人重视田地耕作,即使有俸禄也不轻易求取。 德行成就后,俸禄自然随之而来,放下农具成为朝廷官员。 即使不仕也不贫穷,本来就足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后世之人耻于亲自耕作,呼喊着摆脱饥饿和寒冷。 我生活在千年之后,想到这些感到羞愧。 如果务农能够饱腹,又何必离开简陋的柴门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现代社会追求官职、忽视农耕的批评。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自己宁愿过简朴的农耕生活,也不愿追求虚荣的官职。诗中“为农倘可饱,何用出柴关”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简朴、精神生活丰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