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季常山长

杨子谭经处,吴公学道祠。 宫墙红靡靡,庭筱绿差差。 演迤诗书泽,冲融雨露私。 草玄心独苦,稽古力难裨。 二载平生学,诸生去后思。 简书犹用试,匠石讵能遗? 雾豹方深隐,云鹏岂后时? 会看清白吏,勋业著常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子:指杨季,字子。
  • 谭经:讨论经典。
  • 吴公学道祠:吴公指吴澄,学道祠可能是指吴澄的祠堂或学习道学的地方。
  • 宫墙红靡靡:宫墙指学校或学府的墙,红靡靡形容墙色鲜艳。
  • 庭筱绿差差:庭筱指庭院中的小竹子,绿差差形容竹子绿意盎然,错落有致。
  • 演迤:连绵不断。
  • 诗书泽:指诗书带来的恩泽。
  • 冲融:充盈,融合。
  • 雨露私:比喻恩泽。
  • 草玄:研究深奥的学问。
  • 稽古:研究古代的学问。
  • 力难裨:努力难以有所成就。
  • 简书:简陋的书籍或文章。
  • 匠石:比喻有才能的人。
  • 雾豹:比喻隐居的贤人。
  • 云鹏: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 清白吏:清廉的官员。
  • 常旗:常指常山,旗指旗帜,这里比喻功成名就。

翻译

杨子在讨论经典的地方,吴公在学道祠中。 学校的墙壁鲜艳夺目,庭院中的小竹子绿意盎然,错落有致。 诗书带来的恩泽连绵不断,雨露般的恩泽充盈融合。 研究深奥的学问心中感到苦楚,研究古代的学问努力却难以有所成就。 两年来平生所学,学生们离去后仍然思念。 简陋的书籍仍然需要尝试,有才能的人怎能被遗忘? 隐居的贤人正深藏不露,有远大志向的人岂会落后? 终将看到清廉的官员,功成名就的旗帜高高飘扬。

赏析

这首诗是郑元祐送别杨季常山长时所作,表达了对杨季学问深厚、品德高尚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诗中通过描绘学府的景象和杨季的学术追求,展现了杨季的学识和品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杨季未来能够成为清廉官员、成就一番事业的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学问和品德的崇敬之情。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