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江

· 卢琦
兴随流水共悠悠,此地芦花正满洲。 落日片帆千里暮,西风长笛数声秋。 衣冠空带英雄泪,湖海难消浩荡愁。 吟罢欲寻沽酒处,傍人遥指隔江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ìng):兴致,兴趣。
  • 悠悠:形容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 芦花:芦苇的花,秋天盛开,白色。
  • :水中的陆地。
  • 落日片帆:夕阳下,孤帆远影。
  • 千里暮:形容天色已晚,夜幕降临。
  • 西风:秋风。
  • 长笛:一种乐器,常用来表达哀愁。
  • 数声秋:几声秋天的笛声,增添了秋意。
  • 衣冠:指士人的服饰,这里代指士人。
  • 英雄泪:英雄失意时的泪水。
  • 湖海:广阔的水域,比喻胸怀。
  • 浩荡愁:深广无边的忧愁。
  • 吟罢:吟诗完毕。
  • 沽酒:买酒。
  • 傍人:旁边的人。
  • 遥指:远远地指着。
  • 隔江楼:江对面的楼阁。

翻译

兴致随着流水悠闲自在,此时此地芦花正盛开满洲。 夕阳下,孤帆远影映衬着千里暮色,西风中传来几声长笛,增添了秋意。 衣冠士人空带着英雄失意的泪水,广阔的胸怀难以消解深广的忧愁。 吟诗完毕,想要寻找买酒的地方,旁边的人远远地指向江对面的楼阁。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日江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芦花”、“落日片帆”、“西风长笛”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秋日氛围。后两句通过“衣冠空带英雄泪”和“湖海难消浩荡愁”,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英雄失意和无法消解的忧愁。结尾的“吟罢欲寻沽酒处”则透露出诗人想要借酒消愁的心境,而“傍人遥指隔江楼”则增添了一丝寻觅和期待,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