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 戴良
陶翁种五柳,萧散本天真。刘生荷一锸,似亦返其淳。 步兵哭涂穷,诗思日以新。子云草《太玄》,亦复赋《剧秦》。 四士今何在?贤愚同一尘。当时不痛饮,为事亦徒勤。 我生百代下,颇与四士亲。遥遥涉其涯,敛然一问津。 但惧翻醉墨,污此衣与巾。君其恕狂谬,我岂独醒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翁: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 五柳: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
  • 萧散:形容人态度悠闲,不拘束。
  • 刘生:指刘伶,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饮酒著称。
  • 荷一锸:扛着一把锹,意指随时准备埋葬自己,刘伶的放达之举。
  • 返其淳:回归本真,淳朴。
  • 步兵: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曾任步兵校尉。
  • 涂穷:指阮籍在政治上的不得志,常以醉酒避祸。
  • 诗思日以新:指阮籍的诗歌创作不断有新意。
  • 子云:指扬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
  • 草《太玄》:扬雄著有《太玄》一书,阐述其哲学思想。
  • 赋《剧秦》:扬雄还著有《剧秦美新》一文,批评秦朝的暴政。
  • 四士:指陶渊明、刘伶、阮籍、扬雄四人。
  • 贤愚同一尘:无论贤愚,最终都归于尘土。
  • 翻醉墨:指醉酒后的墨迹,可能指诗文或书画。
  • 污此衣与巾:弄脏衣服和头巾,比喻因醉酒而失态。
  • 君其恕狂谬:请你原谅我的狂放和错误。
  • 我岂独醒人:我怎么可能是唯一清醒的人。

翻译

陶渊明先生种下五棵柳树,他的生活态度悠闲自在,保持着本真的天性。刘伶先生扛着一把锹,似乎也在追求回归淳朴的生活。阮籍在政治上不得志时常醉酒,但他的诗歌创作却不断有新意。扬雄著有《太玄》并批评秦朝暴政,他的思想和作品也颇具深度。这四位士人如今何在?无论贤愚,最终都归于尘土。如果当时他们不痛饮,那么他们的人生也不过是徒劳的努力。

我生活在百代之后,与这四位士人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我遥遥地涉足他们的世界,仿佛也在寻找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但我害怕醉酒后的墨迹会弄脏我的衣服和头巾,因此请你原谅我的狂放和错误。我怎么可能是唯一清醒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刘伶、阮籍、扬雄四位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贤愚同一尘”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终极归宿,无论贤愚,最终都难逃一死,归于尘土。诗人通过与四位士人的精神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醉酒失态的担忧,以及对自我清醒的怀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