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水回舟漏几溺

· 戴良
清游夙所嗜,投老兴未已。 一朝得良俦,投袂为之起。 龙山屐既蹑,蓝水舟亦舣。 复访清泉境,三宿石林趾。 叶氏好弟兄,坚留酣酒醴。 屡辞不听去,维絷久乃弛。 遂乘一败艇,夜溯潮江水。 中流遭垫溺,指顾有生死。 既类投湘屈,复近捉月李。 云庄得神助,跃出洪波里。 长呼施援手,臂与老猿似。 唐生脱靴袜,投弃如敝屣。 乱江上崩岸,赤脚不顾礼。 空津稍骈集,尺地仅盈咫。 前江后畎浍,拟步辄倾圮。 既为屈蠖蹲,复作拳鹭峙。 顷之云益黑,四顾无托止。 复赖云庄仙,指挥命舟子。 竟将补天术,塞却漏船底。 仍逆冲波急,直榜慈溪涘。 已瞻旧馆近,舍舟同步履。 叩门诉馆人,慰藉杂悲喜。 咄兹六尺躯,忽忽当暮齿。 危涂冒险艰,到今知有几。 君子处斯世,真与此舟比。 倾覆乃其宜,得济诚幸尔。 因歌戒溺篇,持用谢知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投袂 (tóu mèi):挥动衣袖,表示奋发的样子。
  • (niè):踩,踏。
  • (yǐ):停船靠岸。
  • 维絷 (wéi zhí):束缚,拘禁。
  • 垫溺 (diàn nì):沉没,淹没。
  • 捉月李 (zhuō yuè lǐ):指李白捉月而死的传说。
  • 骈集 (pián jí):聚集,集中。
  • 畎浍 (quǎn kuài):田间的小沟。
  • 倾圮 (qīng pǐ):倒塌,崩坏。
  • 屈蠖 (qū huò):像蠖虫一样弯曲身体。
  • 拳鹭 (quán lù):像鹭鸟一样蜷缩身体。
  • 托止 (tuō zhǐ):依托,依靠。
  • 冲波 (chōng bō):冲击波涛。
  • 慈溪 (cí xī):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翻译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清幽的游历,即使老了兴致也未减。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好伙伴,我兴奋地挥动衣袖,决定一起出发。我们踏上了龙山的山径,也在蓝水边停船靠岸。再次探访清泉之地,在石林脚下停留了三天。叶家的好兄弟们,坚持留我们畅饮美酒。我们多次婉拒,但终究被他们的热情所束缚,久久不能离去。于是我们乘着一艘破旧的小艇,夜晚溯江而上。在江中遭遇沉没的危险,生死关头,我仿佛成了投湘的屈原,又像是捉月而死的李白。幸运的是,云庄得到了神助,跃出波涛之中。他长声呼喊,伸出如老猿般的手臂,施以援手。唐生脱下靴袜,像丢弃破鞋一样扔掉。我们赤脚在崩塌的江岸上奔跑,不顾一切。空旷的岸边渐渐聚集了人群,我们只能挤在仅剩的一点空间里。每当我们试图迈步,地面就会崩塌。我们只能像蠖虫一样蹲伏,或像鹭鸟一样蜷缩。不久,天色更加昏暗,四周没有可依托的地方。再次依靠云庄的智慧,他指挥船夫。最终,他用补天的技艺,堵住了漏水的船底。我们逆着汹涌的波涛,直抵慈溪岸边。看到旧馆近在眼前,我们舍弃船只,步行前往。敲门告诉馆人,我们的遭遇,悲喜交加。哎,这六尺之躯,突然间已是暮年。在危险的道路上冒险,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君子处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就像这艘船一样。倾覆是常有的,能够得救实在是幸运。因此,我唱起了戒溺的歌篇,用来感谢知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游历中的惊险经历,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紧张的情节,展现了人与自然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投湘屈”、“捉月李”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同时,通过对危难时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感激。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