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镇过娄江寓舍因偕智愚隐游姜公墩得如字

秋暑贾馀勇,怀抱方焚如。 故人江上来,风雨与之俱。 遂令沸羹鼎,化为寒露壶。 幽寻陟崇丘,飘飘素霞裾。 同游得名缁,吟啸兴不孤。 大树倚高盖,小酌欢有馀。 三江五湖上,群峰开画图。 独怜我乡土,烟尘尚模糊。 安知艰虞世,得此暇日娱。 一笑百虑忘,松风奏笙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贾馀勇:比喻还有多余的精力。贾,音gǔ,卖。
  • 焚如:形容心情焦躁如火烧。
  • 沸羹鼎:比喻混乱或动荡的局势。
  • 寒露壶:比喻清凉宁静的环境。
  • 陟崇丘:登上高山。陟,音zhì,登高。
  • 素霞裾:比喻白色的云霞如裙裾。
  • 得名缁:得到名声的僧人。缁,音zī,指僧人。
  • 吟啸:吟诗和长啸,形容心情畅快。
  • 小酌:小量饮酒。
  • 烟尘:比喻战乱或动荡。
  • 艰虞世:艰难忧患的时代。
  • 笙竽:古代的两种乐器,这里比喻松风的声音。

翻译

秋天的暑气似乎还有余力,我的心情焦躁如火烧。 从江上来了一位故人,风雨似乎也随着他一起来了。 这使得原本混乱的局势变得清凉宁静。 我们一同寻访高山,飘飘的白色云霞如同裙裾。 同游的僧人得到了名声,我们的吟诗和长啸让兴致不孤单。 大树像高高的华盖,小酌一杯,欢乐有余。 在三江五湖之上,群峰展开如画卷。 唯独怜悯我的乡土,烟尘依然模糊不清。 怎知在这艰难忧患的时代,还能享受这样的闲暇娱乐。 一笑之间,百般忧虑都忘却,松风的声音如同笙竽般悦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日与故人游历山水的情景,通过对比秋暑与寒露、混乱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乡土动荡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沸羹鼎”与“寒露壶”、“素霞裾”等,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尾处的“一笑百虑忘”更是深刻地传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享受当下的心境。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