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

· 戴良
三春布阳德,万物发华滋。 凌霄直微类,近亦附乔枝。 低迷众无睹,高出乃见奇。 煌煌九霄中,荣夸遽尔为。 我道似不尔,一笑悬吾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春:春季三个月。
  • 阳德:指春天的阳光和温暖。
  • 华滋:茂盛,繁多。
  • 凌霄:高耸入云。
  • 微类:微小的种类。
  • 低迷:不显眼,不突出。
  • 煌煌:明亮耀眼的样子。
  •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 荣夸:荣耀和夸耀。
  • 悬吾羁:使我的心情悬而未决,羁绊。

翻译

春季三个月,阳光温暖,万物茂盛生长。 微小的植物直冲云霄,依附在高大的树枝上。 在低迷中不显眼,高出时才显得奇特。 在明亮的九霄之中,荣耀和夸耀突然变得如此重要。 我以为这并不像那样,一笑之间,我的心情悬而未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万物生长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微小生物顽强向上精神的赞赏。诗中“凌霄直微类,近亦附乔枝”描绘了微小生物依附高大树木向上生长的情景,而“低迷众无睹,高出乃见奇”则反映了这些生物在不被注意时默默努力,一旦达到一定高度便显露出其独特之处。最后两句“我道似不尔,一笑悬吾羁”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荣耀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自己心情的复杂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力和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