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旧居

· 戴良
自我远行游,故庐今始归。 如何廿载间,旧事都已非。 曳杖过比邻,相呼寻故知。 不见垂白翁,但见初长儿。 我园既稍葺,我田亦就治。 种秫酿美酒,拾薪煮豆糜。 一笑集亲朋,相从说暌离。 以之感畴昔,俯仰多所悲。 人生一世中,所忧渴与饥。 力耕给其用,此外更何思。 便当息吾驾,皓首以为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曳杖(yè zhàng):拖着拐杖。
  • 比邻(bǐ lín):邻居。
  • 垂白(chuí bái):指年老。
  • (shú):一种高粱,多用于酿酒。
  • 豆糜(dòu mí):用豆子煮成的粥。
  • 暌离(kuí lí):分离,离别。
  • 畴昔(chóu xī):往昔,从前。
  • 力耕(lì gēng):努力耕作。
  • 息吾驾(xī wú jià):停止我的旅途,指不再远行。
  • 皓首(hào shǒu):白发,指老年。

翻译

自从我远行游历,现在才回到故居。 怎么在二十年间,旧日的事情都已改变。 我拖着拐杖走过邻居家,呼唤着寻找旧日的朋友。 没有见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到刚刚长大的孩子们。 我的园子已经稍作修整,我的田地也已治理好。 种植高粱酿造美酒,拾柴煮豆粥。 笑着聚集亲朋好友,一起谈论离别的时光。 这让我感慨往昔,俯仰之间充满了悲伤。 在一生中,人们担忧的不过是渴和饥。 努力耕作以供给所需,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思索的。 我便应当停止我的旅途,以白首为期限。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远行归来后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诗人通过对比旧居的变化,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他通过与亲朋的相聚,回忆过去的离别,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最后,诗人决定停止远行,以安享晚年,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宁静期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