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贞寿堂

· 戴良
吴门尽西垂,中有杨母堂。 龙煤铺作榜,嘉名伟煌煌。 亦既荣禄养,婆娑寿而康。 问胡能致之,惟贞神所相。 是行一不然,万事易乃常。 不赓眉寿诗,却咏棘心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门:指苏州。
  • 龙煤:指用龙涎香熏制的墨,这里指用此墨书写的匾额。
  • 嘉名:美好的名字。
  • 伟煌煌:非常辉煌。
  • 婆娑:形容舞蹈,这里指生活得自在。
  • 寿而康:长寿且健康。
  • 贞神:指坚定的精神或神灵的庇佑。
  • :帮助,庇佑。
  • 是行一不然:如果这个行为不是这样。
  • 易乃常:容易成为常态。
  • :继续,这里指继续写。
  • 眉寿:长寿。
  • 棘心:比喻忧苦之心。

翻译

在苏州城的西边,有一座名为杨母堂的建筑。堂上悬挂着用龙涎香熏制的墨书写的匾额,上面写着美好的名字,显得非常辉煌。杨母在这里享受着荣华富贵,生活得自在且长寿健康。当问及她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她归功于坚定的精神或神灵的庇佑。如果这个行为不是这样,那么万事都容易变得平常。没有继续写赞美长寿的诗,反而吟咏了表达忧苦之心的篇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杨母堂的辉煌和杨母的幸福生活,赞美了坚定的精神或神灵庇佑的力量。诗中“龙煤铺作榜,嘉名伟煌煌”描绘了堂的辉煌,而“婆娑寿而康”则展现了杨母的幸福状态。最后,诗人通过对比“眉寿诗”与“棘心章”,表达了对坚定精神或神灵庇佑的重视,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深刻反思。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