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

潮落空城谁重过,犹馀里耳听鸣珂。 襄阳耆旧知谁在? 江左风流不厌多。 自见石麟眠枳棘,长闻蜀魄叫松萝。 野梅开尽西湖雪,万斛春愁奈尔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宪副:古代官名,指副职。
  • 里耳:指乡里百姓的耳朵,这里指乡间的声音。
  • 鸣珂:指马勒上的装饰品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蹄声。
  • 襄阳耆旧:指襄阳的故老,即襄阳的老一辈人。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
  • 石麟:石雕的麒麟,古代常用来装饰墓地。
  • 枳棘:枳木和棘木,都是多刺的树。
  • 蜀魄:指杜鹃,相传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 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常悬挂于松树上。
  • 万斛:古代容量单位,这里形容极多。
  • 春愁:春天的忧愁情绪。

翻译

潮水退去,空荡的城池中谁还会再来,只剩下乡间的声音伴随着马蹄声回响。 襄阳的老一辈人现在还有谁在世呢? 江东的风流人物总是不嫌多。 只见石雕的麒麟静静躺在多刺的树丛中,长久以来都能听到杜鹃在松萝间啼叫。 野外的梅花已经开过,西湖的雪也已融化,但春天的忧愁却如万斛之多,让人难以承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春日湖上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潮落空城”与“襄阳耆旧知谁在”表达了对旧日繁华和故人的思念,而“江左风流不厌多”则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以“石麟眠枳棘”和“蜀魄叫松萝”来象征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结尾的“野梅开尽西湖雪,万斛春愁奈尔何”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忧愁的深重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