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钱伯行游仙诗二首

海定初风湛绿罗,仙人词藻寄来多。 贯珠音在云谁遏? 琢玉文成手自磨。 霄汉画桥尝有会,昆崙黄竹漫成歌。 可怜人世书裙手,池上犹笼道士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钱伯行: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好。
  • 游仙诗:一种以描写仙境或神仙生活为主题的诗歌。
  • 湛绿罗:形容海水清澈碧绿,如同绿色的丝绸。
  • 贯珠音: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串起的珍珠。
  • 琢玉文:比喻精雕细琢的文字。
  • 霄汉:天空。
  • 昆崙:即昆仑山,传说中的仙山。
  • 黄竹:一种竹子,古人常用以制作乐器。
  • 书裙手:指书法,古代有在裙带上书写的风雅习惯。
  • 池上:指池塘边。
  • 道士鹅:道士养的鹅,这里可能指道士的宠物或象征。

翻译

海面初平,风轻云淡,海水清澈碧绿如绸,仙人寄来的诗词多如繁星。 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串串珍珠,谁能阻止它在云间回荡? 那些精雕细琢的文字,如同琢玉,是我亲手磨砺而成。 在天空中,画桥上曾有过仙人的聚会,昆仑山上,黄竹制成的乐器,奏出的歌谣久久回响。 可怜那人世间的书法,只能在池塘边,笼中的道士鹅旁,显得如此孤寂。

赏析

这首作品以游仙诗的形式,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通过对海景的细腻描绘和仙人诗词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诗中“贯珠音”与“琢玉文”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声音与文字的美感,而“霄汉画桥”与“昆崙黄竹”则进一步以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结尾的“书裙手”与“道士鹅”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中艺术与自然的无奈与留恋。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