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春寒峭峭过王师,都出南门送鼓旗。 岭海鲸鲵就诛日,江湖鸿雁欲归时。 参差帆叶开溪舫,颠倒梅花落砚池。 多病杜陵头白尽,每因送客赋新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寒峭峭: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峭峭(qiào qiào),形容寒冷。
  • 王师:指帝王的军队。
  • 鼓旗:战鼓和军旗,常用来象征军队。
  • 岭海:指边远的地区,这里特指岭南地区。
  • 鲸鲵:大鱼,比喻叛乱者。
  • :杀戮。
  • 江湖鸿雁:比喻流浪在外的人。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帆叶:帆船的帆,比喻帆船。
  • 砚池:砚台中的水,用来磨墨。
  •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这里指杜甫。
  • 头白尽:头发全白。

翻译

春寒料峭中,我送别帝王的军队,他们从南门出发,鼓声和旗帜飘扬。在岭南边远地区,叛乱的大鱼已被诛杀,而流浪在外的人们也正准备归家。溪边的帆船上,帆叶参差不齐地展开,梅花飘落,颠倒地落在砚池中。我这多病的杜陵人,头发已全白,每每因为送客而写下新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寒时节的景象,通过送别王师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欣慰和对流浪者的同情。诗中“岭海鲸鲵就诛日”一句,既展现了平定叛乱的胜利,也暗含了对和平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