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侍郎上都见寄

滦水东风净物华,石鳌峰下驻仙车。 清明草检归黄阁,胜日开筵近紫霞。 万户砧声闻别馆,九天秋色落谁家? 仙郎赋罢长回首,南去还乘八月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滦水: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物华:自然景物的美丽。
  • 石鳌峰:山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中的地名。
  • 仙车:神话中仙人所乘的车辆,此处比喻高贵或神秘的交通工具。
  • 清明: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 草检:草拟的文书或文件。
  • 黄阁:古代丞相办公的地方,此处指朝廷。
  • 胜日:美好的日子。
  • 开筵:设宴。
  • 紫霞:紫色的云霞,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高远的天空。
  • 万户:形容人家众多。
  • 砧声:捣衣声,古代妇女在砧板上捣衣的声音,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或思乡之情。
  • 别馆:别墅或别处的住所。
  • 九天:极高的天空,比喻朝廷或皇帝的居所。
  • 秋色:秋天的景色。
  • 仙郎:对年轻男子的美称,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或他人。
  • 赋罢:写完赋文。
  • 南去:向南行去。
  • 八月槎:八月时乘船,槎(chá)指木筏或小船。

翻译

东风在滦水上吹拂,净化了万物的美景,石鳌峰下停驻着仙人的车辆。清明节时草拟的文书已经送到了朝廷,美好的日子里设宴接近那紫色的云霞。万户人家的捣衣声从别馆传来,九天之上的秋色又落在了谁家?仙郎写完赋文后长长地回首,向南行去,还将乘着八月的木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风和煦、景色宜人的春日景象,以及诗人在清明时节的工作与生活。诗中“滦水东风净物华”一句,既展现了春风的清新,又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后文通过“草检归黄阁”、“开筵近紫霞”等句,展现了诗人的公务与闲暇生活,体现了其高雅的生活情趣。结尾的“南去还乘八月槎”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薛玄曦

元河东人,徙居贵溪,字玄卿,号上清外史。道士。年十二入道龙虎山,师事张留孙、吴全节。仁宗时荐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举。顺帝至正初,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圣观住持,兼领杭州诸宫观。玄曦负才气,倜傥不羁,善为文,尤长于诗。有《上清集》。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