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竺长老住集庆龙翔寺

· 卢琦
老僧召对金鸾殿,喜动龙颜坐赐茶。 三宿观堂谈般若,九重春色上袈裟。 海涛东去龙藏钵,鸿雁南飞月在沙。 归卧江心旧禅榻,妙高峰上望京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竺(tiān zhú):古代中国对印度的称呼。
  • 长老:对年高德劭的僧人的尊称。
  • 集庆龙翔寺: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
  • 金鸾殿: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宫。
  • 龙颜:皇帝的面容,代指皇帝。
  • 三宿:指在寺庙中住了三夜。
  • 观堂:寺庙中的讲经堂。
  • 般若(bō rě):佛教用语,意为智慧。
  • 九重:指皇宫,也指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 袈裟(jiā shā):僧人穿的衣服。
  • 龙藏(lóng cáng):指佛教经典。
  •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书信或远方的消息。
  • 江心:江中。
  • 禅榻(chán tà):禅师打坐的床。
  • 妙高峰: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也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峰名。
  • 京华:京城,这里指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翻译

老僧被召至皇宫的金鸾殿,皇帝面露喜色,赐坐并赐茶。 在寺庙中住了三夜,与僧人谈论智慧,春日的景色映照在僧袍上。 海浪东去,仿佛龙藏于钵中,鸿雁南飞,月光照耀在沙滩上。 回到江中的禅榻上静卧,从妙高峰上远望京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老僧被皇帝召见后的经历与心境。诗中通过“金鸾殿”、“龙颜”等词语展现了老僧受到的尊崇,而“三宿观堂谈般若”则体现了老僧的修行与智慧。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作喻,表达了老僧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禅意。最后,老僧回到江心的禅榻,从妙高峰上远望京华,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向佛国的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