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汪遁斋二十四韵
诗礼趋庭日,风尘筮仕辰。
献荆思报国,捧檄冀荣亲。
肇典丹阳校,旋苏海邑民。
渔盐千古旧,弦诵一朝新。
浩荡王纲解,艰虞国步屯。
遂令娱綵士,几作负羁臣。
天地裨忠孝,云山获隐沦。
陶潜犹纪晋,黄绮肯归秦。
体病相如渴,家伤原宪贫。
将何具甘旨,并□窘晨昏。
善事行惊俗,高居德照邻。
儒言存道脉,野趣任天真。
里巷称耆艾,乡邦礼缙绅。
时方瞻故老,世忽哭斯人。
莫驻桑榆景,翻全宠辱身。
声名应不泯,传播必殊伦。
循吏光前史,文场殿后尘。
遗音悲贾鵩,绝笔叹姬麟。
有客含情切,长涂洒泪频。
知心遗鲍叔,交谊失陈遵。
零落今如是,襟怀孰可陈。
未悬徐墓剑,空忆汉江纶。
独立西风里,老吟东海滨。
此生何所托,歌罢复沾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趋庭:指在庭院中快步行走,表示恭敬。
- 筮仕:通过卜筮决定出仕,即决定做官。
- 捧檄:捧着文书,指担任官职。
- 弦诵:弦歌和诵读,指教育和文化活动。
- 王纲: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 国步:国家的命运或局势。
- 娱綵士:指享受文彩生活的士人。
- 裨忠孝:辅助或体现忠孝。
- 隐沦:隐居沉沦,指隐居不仕。
- 相如渴:比喻渴望得到某种东西。
- 原宪贫: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以贫穷著称,这里指家境贫寒。
- 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指供养父母的物品。
- 晨昏:早晚,指日常生活的供养。
- 儒言:儒家学说。
- 道脉:道统,指儒家思想的传承。
- 野趣:自然朴素的乐趣。
- 耆艾:年老的人。
- 缙绅:指士大夫。
- 桑榆景:比喻晚年。
- 宠辱身:指经历荣辱的人生。
- 循吏:遵循法律的官吏。
- 文场:指文学领域。
- 贾鵩:指贾谊的《鵩鸟赋》,这里指贾谊的文学作品。
- 姬麟:指周文王的儿子姬发(周武王)和姬旦(周公),这里指古代贤人。
- 鲍叔:指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
- 陈遵:指陈平,西汉初年的政治家,以智谋著称。
- 徐墓剑:指徐福墓中的剑,这里比喻对故人的怀念。
- 汉江纶:指汉江边的渔网,这里比喻对过去的回忆。
翻译
在庭院中恭敬地学习诗礼的日子,通过卜筮决定出仕的时刻。 怀着报国的志向,捧着文书希望荣耀亲人。 开始在丹阳担任校官,不久又安抚了海边的百姓。 渔盐业虽是千古不变,但教育和文化却焕然一新。 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松懈,国家的命运陷入困境。 使得享受文彩生活的士人,几乎成了负羁的臣子。 天地间辅助忠孝,云山中获得隐居的安宁。 像陶潜一样还纪念着晋朝,黄绮不愿归附秦朝。 身体像相如一样渴望,家庭像原宪一样贫穷。 如何准备美味的食物,同时又困于日常的供养。 善行令人震惊,高尚的居所照亮邻里。 儒家的言论保存了道统,野外的乐趣任由天真。 里巷中称颂年老的人,乡邦中以礼待士大夫。 当时正仰望故老,世间却突然哭泣这样的人。 未能留住晚年的景色,反而保全了经历荣辱的人生。 声名应该不会消失,传播必定与众不同。 遵循法律的官吏在前史中发光,文学领域中殿后尘。 遗留的文学作品悲叹贾谊,绝笔感叹古代贤人。 有客含情切,长途洒泪频频。 失去了鲍叔的知心,失去了陈遵的交谊。 零落如今这样,襟怀谁可陈述。 未能在徐福墓前挂剑,空忆汉江边的渔网。 独自站在西风中,老去吟咏在东海滨。 此生何所依托,歌罢又沾湿了巾帕。
赏析
这首作品是戴良为哀悼汪遁斋而作,通过回顾汪遁斋的一生,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意。诗中,戴良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描绘了汪遁斋的忠诚、孝道、清贫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戴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