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黑水洋

· 戴良
舟行五宵旦,黑水乃始渡。 重险讵可言,忘生此其处。 紫氛蒸作云,玄浪蹙为雾。 柁底即龙跃,橹前复鲸怒。 掀然大波起,歘与危樯遇。 入水访冯夷,去此特跬步。 舟子尽号泣,老篙亦悲诉。 呼天天不闻,委命命何据。 川后幸戢威,风伯并收驭。 偶济固云喜,既往益增惧。 居常乐夷旷,蹈险忧覆坠。 出处愧宿心,祸福昧前虑。 皎皎乘桴训,用以慰情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险:极大的危险。
  • 柁底:船底。
  • 橹前:船头。
  •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 跬步:半步,形容距离很近。
  • 川后:河神。
  • 风伯:风神。
  • 夷旷:平和旷达。
  • 乘桴:乘坐小船。
  • 情素:内心的情感。

翻译

船行五夜一日,直到黑水才始渡过。 这极大的危险难以言说,忘却生命就在此处。 紫色的蒸汽蒸腾成云,黑色的波浪挤压成雾。 船底仿佛有龙跃动,船头则有鲸鱼愤怒。 巨大的波涛突然掀起,几乎与高耸的船桅相遇。 潜入水中寻访水神冯夷,离此不过半步之遥。 船夫们全都号啕大哭,老船工也悲伤地诉说。 呼天不应,生命何所依托。 幸好河神收敛了威势,风神也收起了驾驭。 偶然渡过固然欢喜,但过往的经历更增恐惧。 平时乐于平和旷达,遇到险境则忧心覆灭。 无论是出是处都愧对初心,对祸福没有前瞻的考虑。 乘坐小船的教训,以此慰藉内心的情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渡过黑水洋的惊险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险与内心的挣扎。诗中,“紫氛蒸作云,玄浪蹙为雾”等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洋的壮阔与危险,而“舟子尽号泣,老篙亦悲诉”则深刻表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助与恐惧。最后,诗人以“乘桴训”来慰藉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