畎亩谣为马丈师易寿

· 魏初
君不见阿衡畎亩一饿叟,孰谓乃有尧之心。以身许亳即自任,从容一理无升沉。 又不见陶家松石草堂月,万古笑傲声辉发。即今有人谁似之,介山处士心如雪。 怡情抱蒿莱,教子付塾说。一家唐舜民,肯事张仪舌。 先生于兹一何少,先生于兹又何拙。世间碌碌不足数,赖有天徒与吾语。 茫茫四海少颜色,会当下笔生风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衡:指商朝的贤相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
  • 畎亩:田间,田地。
  • 饿叟:饥饿的老人。
  • 尧之心:指尧帝的仁德之心。
  • :古代地名,商朝的都城之一。
  • 陶家松石草堂月:指陶渊明隐居时的景象,松石草堂,月色清幽。
  • 笑傲:自在地嘲笑世俗。
  • 介山处士:指隐居在介山的士人,心如雪般纯洁。
  • 怡情抱蒿莱:愉快地拥抱自然,蒿莱指野草。
  • 教子付塾说:教育子女,送他们去私塾学习。
  • 唐舜民:指像唐尧和舜那样的人民。
  • 张仪舌:指战国时期张仪的巧舌如簧,善于游说。
  • 天徒:天命所归的人。
  • 四海少颜色:指天下缺乏英才。

翻译

你难道没听说过那位在田间饿得瘦弱的阿衡,谁知道他竟怀有尧帝般的仁心。他一旦投身于亳地,便自觉承担起重任,从容不迫地处理一切事务,不分贵贱。

又如陶渊明家中的松石草堂,月光下,万古以来他的笑声和傲气依然回荡。如今有谁能像他那样,介山的隐士心如雪一般纯洁。

他愉快地拥抱自然,教育子女,送他们去私塾学习。一家人过着像唐尧和舜时代那样淳朴的生活,绝不会像张仪那样巧舌如簧。

先生在这里显得多么年轻,又显得多么笨拙。世间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不值一提,幸好有天命所归的人与我交谈。

茫茫四海,英才难寻,但当我下笔时,定能生出风雨般的震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相伊尹和隐士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纯洁心灵的向往。诗中,“阿衡畎亩一饿叟”与“陶家松石草堂月”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展现了伊尹的谦卑与大任,后者则描绘了陶渊明的超然与自在。诗人通过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认为世间缺乏真正的英才,但诗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魏初

魏初

元弘州顺圣人,字太初,号青崖。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中统元年,辟为中书省掾吏,兼掌书记。寻辞归,隐居教授。起为国史院编修官,拜监察御史。多所建白。累拜侍御史,出为江南台御史中丞。有《青崖集》。 ► 2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