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岭行

种桑三年寒得衣,养犊作牛堪挽犁。生男祇解恋乡土,五日溪船催父归。 行前仓庚后杜宇,去家渐近闻剡语。恨身不作田舍儿,骑竹抟沙绕墙户。 人生衣饭取裁足,阿奴碌碌犹类福。献书觅举真下策,年少奔驰头已白。 君不见燕山万里客更难,赤泥岭上春风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泥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种桑三年寒得衣:意指通过辛勤劳动,三年后才能得到衣物。
  • :小牛。
  • 挽犁:牵引犁耕作。
  • 祇解:只懂得。
  • 仓庚:即黄鹂。
  • 杜宇:即杜鹃。
  • 剡语:指乡音。
  • 田舍儿:农家子弟。
  • 骑竹抟沙:形容童年玩耍的情景。
  • 阿奴:古代对男子的昵称。
  • 碌碌:平庸无能。
  • 类福:类似幸福。
  • 献书觅举:指向官府献上自己的著作以求得官职。
  • 奔驰:奔波劳碌。
  • 燕山:山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

翻译

种桑三年,才能在寒冷中得到衣物;养小牛长大,可以当作牛来牵引犁耕作。生下的男孩只懂得留恋乡土,五天前乘船催促父亲回家。

行前黄鹂在后杜鹃啼,离家越来越近,乡音渐渐可闻。恨自己不能成为农家子弟,骑着竹马,玩沙绕墙户。

人生衣食只需取其足够,像阿奴那样平庸无能,却也类似幸福。向官府献上自己的著作以求得官职,实在是下策,年少时奔波劳碌,如今头已白。

君不见,燕山万里之外的客人更难,赤泥岭上春风依旧寒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追求功名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之路的无奈。诗中“种桑三年寒得衣”和“养犊作牛堪挽犁”描绘了农耕生活的朴实与艰辛,而“生男祇解恋乡土”则体现了对家乡的深情。后文通过“献书觅举真下策”和“年少奔驰头已白”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功名之路的艰难与岁月的无情。最后以“燕山万里客更难”作结,增强了诗的意境深远和情感的沉痛。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