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即事二首

瓦砾堆堆塞路坳,胜游巷陌尽蓬蒿。 祠宫地卧驼鸣?,秘殿春扃马矢臊。 山色无如今度惨,潮头可似昔时高? 王师贵在能安集,岂必兵行血渍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瓦砾(wǎ lì):破碎的砖瓦。
  • 路坳(lù ào):道路的低洼处。
  • 胜游:美好的游览地。
  • 蓬蒿(péng hāo):杂草。
  • 祠宫:祭祀的宫殿。
  • 地卧:倒在地上。
  • 驼鸣?(tuó míng bì):驼铃声,?指驼铃。
  • 秘殿:隐秘的宫殿。
  • 春扃(chūn jiōng):春天的门扉。
  • 马矢臊(mǎ shǐ sāo):马粪的臭味。
  • 潮头:潮水的浪头。
  • 王师:帝王的军队。
  • 安集:安定聚集。
  • 兵行:行军作战。
  • 血渍刀(xuè zì dāo):刀上沾满血迹。

翻译

破碎的砖瓦堆积在道路的低洼处,曾经美好的游览地如今尽是杂草。祭祀的宫殿倒在地上,隐秘的宫殿春天门扉紧闭,弥漫着马粪的臭味。山色从未像现在这样凄惨,潮水的浪头是否还像往昔那样高?帝王的军队贵在能够安定聚集,难道必须通过行军作战,让刀上沾满血迹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后杭州的荒凉景象,通过对比昔日的美好与今日的破败,表达了深切的哀愁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瓦砾堆堆塞路坳”等句,生动地勾勒出战后的凄凉,而“王师贵在能安集,岂必兵行血渍刀?”则强烈地抒发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