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闵寿卿王献子二山人集王德载都护溪阁同得萧字
尊酒凭虚破寂寥,秣陵云物晚萧萧。
窗开远岫常邀月,阁枕寒溪共听潮。
万里风烟天外尽,满林秋色雁边遥。
主人久傍墙东隐,不向西山更射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尊酒:美酒。
- 凭虚:凭栏,倚靠在空旷之处。
- 寂寥:寂寞空虚。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萧萧:形容风声。
- 远岫:远处的山峦。
- 邀月:邀请月亮,指月亮似乎被邀请而来。
- 阁枕:阁楼依傍。
- 寒溪:寒冷的溪流。
- 共听潮:一起听潮水的声音。
- 风烟:风和烟,这里指远处的景象。
- 天外尽:天边尽头。
- 满林秋色:整个林子都是秋天的景色。
- 雁边遥:雁群飞过的远方。
- 墙东隐:指隐居在墙东,即隐居不问世事。
- 西山:指高处或远处的山。
- 射雕:射箭技艺高超,这里指不再追求功名。
翻译
我们倚靠着栏杆,品着美酒,打破了夜晚的寂寞。秣陵的云物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萧瑟。窗户敞开,远处的山峦似乎邀请着月亮前来,阁楼依傍着寒冷的溪流,我们一起聆听着潮水的声音。万里的风烟在天边尽头消失,整个林子都被秋天的色彩所覆盖,雁群飞过的远方显得那么遥远。主人已经久居隐逸之地,不再向西山那样的高处追求射箭的技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宁静景象,通过远山、月色、潮声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超脱。诗中“尊酒凭虚破寂寥”一句,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主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