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广岩登绝顶二十四韵

· 徐熥
方广华严地,神州一洞天。 寺藏青嶂里,路绕白云边。 气候晴兼雨,峰峦断复连。 树枝多臃肿,萝磴自盘旋。 猿啸听经石,龙生洗钵泉。 水帘终古泻,钟乳半空悬。 境出尘寰外,岩开混沌前。 金身馀五百,世界度三千。 净室邻飞瀑,沙弥种石田。 空门灰几劫,削壁字何年。 谷有羚羊险,山从鸟道缘。 地偏堪避世,境寂可安禅。 贝叶飘香界,昙花落法筵。 桑门同客馔,石榻伴僧眠。 已得澄心诀,浑忘俗累牵。 探奇情未已,跻险兴翩然。 披莽寻支径,扪萝到上巅。 畏途尤巀嶪,侧足更迍邅。 彳亍声俱喘,蹒跚膝在肩。 耸身摩斗柄,回睇盼云烟。 远水看如带,重冈小似拳。 祗疑天阙近,还听谷声传。 客有玄晖趣,僧如支遁贤。 从兹寻觉路,长此奉金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广华严地:指佛教圣地,华严宗的道场。
  • 神州:中国的古称。
  • 洞天: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风景秀丽的地方。
  • 青嶂:青色的山峰。
  • 萝磴:藤蔓缠绕的石阶。
  • 臃肿:这里形容树枝粗大。
  • 水帘:瀑布如帘。
  • 钟乳:钟乳石。
  • 尘寰:人世间。
  • 混沌:天地未分的状态。
  • 金身:指佛像。
  • 世界度三千:佛教中指三千大千世界。
  • 沙弥:初出家的年轻僧人。
  • 空门:佛教的别称。
  • 羚羊险:形容地势险峻。
  • 鸟道:形容道路险峻,只有鸟能飞过。
  • 避世:避开尘世。
  • 安禅:安心修行。
  •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的树叶。
  • 昙花:佛教中指短暂而美丽的花。
  • 桑门:僧侣。
  • 澄心诀:使心境澄清的方法。
  • 俗累:世俗的牵累。
  • 跻险:攀登险峻之地。
  • 披莽:穿过茂密的草木。
  • 扪萝:抓住藤蔓。
  • 巀嶪:形容山势险峻。
  • 迍邅:行走困难。
  • 彳亍:小步慢行。
  • 蹒跚:行走不稳。
  • 耸身:挺直身体。
  • 摩斗柄:触摸北斗星的柄。
  • 回睇:回头看。
  • 玄晖:指道家的玄妙之光。
  • 支遁:东晋时期的著名僧人。
  • 觉路:佛教中指觉悟之路。
  • 金仙:指佛。

翻译

方广华严之地,是神州的一处洞天福地。寺庙隐藏在青翠的山峰之中,道路蜿蜒于白云之畔。这里的气候晴雨交替,山峰连绵不断。树枝粗大,藤蔓缠绕的石阶盘旋而上。猿猴在听经石上啸叫,龙在洗钵泉中诞生。水帘瀑布终年流淌,钟乳石悬挂在半空。这里的景色超脱尘世,岩石形成于天地未分之前。佛像金身尚存五百尊,世界广大无边。清净的寺院邻近飞瀑,年轻的沙弥在石田中耕种。空门历经几劫尘埃,削壁上的字迹不知是何年所刻。山谷中有羚羊难过的险地,山道险峻只有鸟能飞过。这里偏僻适合避世,环境宁静适合安心修行。贝叶飘香,昙花落在法会上。僧侣与客人共餐,石榻上伴僧人入眠。已经领悟了澄清心境的诀窍,完全忘记了世俗的牵累。探索奇景的兴趣未减,攀登险峰的兴致翩然。穿过茂密的草木,抓住藤蔓到达山顶。畏惧的道路尤其险峻,行走困难。小步慢行,呼吸急促,行走不稳,膝盖几乎碰到肩膀。挺直身体触摸北斗星,回头望向云烟。远处的河水看起来像一条带子,重叠的山冈小如拳头。只怀疑天阙近在咫尺,还能听到山谷中的声音。客人有道家的玄妙之趣,僧人如支遁般贤明。从此寻找觉悟之路,永远奉养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方广华严地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佛教的神秘。诗中,“寺藏青嶂里,路绕白云边”等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元素,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诗人在描述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美景时,也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是对自然与宗教的颂歌,也是对人生境界的深刻反思。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