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居歌

· 徐熥
东邻败屋西邻锁,残柳萧萧燃鬼火。 昔日繁华今日衰,空堂白昼居狐狸。 子孙流落不知处,岁久荒凉谁敢住。 井涸池枯灶绝烟,寒螀四壁啼秋雨。 当时宅中歌舞人,于今已化北邙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废居:废弃的居所。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声。
  • 鬼火:指磷火,因磷的燃点低,常在夜间出现,古人认为是鬼魂所发之火。
  • 空堂:空荡荡的厅堂。
  • 狐狸:这里指狐狸出没,形容荒凉。
  • 流落:漂泊失所。
  • 井涸:井水干涸。
  • 池枯:池塘干涸。
  • 灶绝烟:灶台不再冒烟,形容无人居住。
  • 寒螀:即寒蝉,一种秋天的蝉。
  • 北邙:洛阳北面的山,古代多墓地,常用以指代墓地。

翻译

东边的邻居房屋已经破败,西边的邻居门锁紧闭,残存的柳树在风中萧萧作响,磷火在夜间闪烁。 往日的繁华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空荡荡的厅堂里,白天狐狸出没。 子孙们不知漂泊到何处,岁月久远,这里变得荒凉无人敢住。 井水干涸,池塘枯竭,灶台不再冒烟,寒蝉在四面墙壁上鸣叫,伴随着秋雨。 当年宅中的歌舞之人,如今已化作北邙山上的尘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昔日繁华的居所如今荒凉破败的景象,通过对比往昔与现今,表达了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残柳萧萧”、“鬼火”、“空堂白昼居狐狸”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荒废的画面。结尾提到“当时宅中歌舞人,于今已化北邙尘”,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奈。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