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凉

· 韩偓
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四山毒瘴乾坤浊,一簟凉风世界清。 楚调忽惊凄玉柱,汉宫应已湿金茎。 豪强顿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鹘眼睛。 稳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马夜翻营。 东南亦是中华分,蒸郁相凌太不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炉炭:指火炉中的炭火。
  • 凤狂龙躁:比喻心情极度不安。
  • 四山毒瘴:指四周山中的瘴气,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 乾坤:天地。
  • (diàn):竹席。
  • 楚调:楚地的音乐。
  • 玉柱:指琴瑟等乐器的弦柱。
  • 汉宫:指汉代的宫廷。
  • 金茎:指宫廷中的铜柱,常用来支撑宫殿的屋顶。
  • 豪强:指强横霸道的人。
  • 蛙唇吻:比喻说话声音大而粗鲁。
  • (hú):一种猛禽,即隼。
  • 海槎:指航海用的木筏。
  • 朝犯斗:指早晨航行时挑战北斗星的方向,比喻冒险航行。
  • 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马。
  • 夜翻营:指夜间突袭敌营。
  • 蒸郁:闷热潮湿。
  • 相凌:相互侵扰。

翻译

炉中的炭火使人百病丛生,心情因凤狂龙躁而减损。四周山中的毒瘴使得天地显得浑浊,但一席凉风却让世界变得清新。楚地的音乐突然让我感到凄凉,仿佛玉柱都要断裂;汉宫的景象应该已经让金茎湿润。强横的人突然停止了他们粗鲁的言辞,清爽的感觉重新让鹘的眼睛明亮起来。我安稳地想象着早晨乘海槎挑战北斗星的冒险,或是思索着胡马在夜间翻越敌营的壮举。东南方也是中华的一部分,但那里的闷热潮湿相互侵扰,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凉爽气候的渴望和对炎热环境的厌恶。通过对比“炉炭烧人”与“一簟凉风”,诗人表达了对清新世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凤狂龙躁”、“四山毒瘴”等,形象地描绘了炎热带来的不适和心情的烦躁。后半部分则通过“楚调”、“汉宫”等文化符号,以及对“豪强”和“鹘眼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清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强横现实的批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感受。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

韩偓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