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皎:明亮。
-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一顷等于一百亩。
- 霜:这里比喻月光如霜。
- 玉椀(wǎn):玉制的碗,这里比喻湖水清澈。
- 深沈:深沉,指湖水深邃。
- 潭底:湖底。
- 金杯:比喻湖面波光粼粼。
- 细碎:形容波光闪烁。
- 乌鹊:乌鸦和喜鹊。
- 离巢:离开巢穴。
- 噪:叫声。
- 冷射:寒冷的光线照射。
- 蛟螭(jiāo chī):古代传说中的龙类生物。
- 换窟藏:改变藏身之处。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水晶宫殿:神话中的水下宫殿。
- 挹(yì):舀取。
- 琼浆:美酒。
翻译
洞庭湖上,秋夜的月光清澈,月光明亮,湖面宽广,仿佛万顷银霜铺展。 湖水深邃如玉碗,清澈见底,湖面波光粼粼,如同金杯中的细碎光芒。 寒光惊起了乌鹊,它们离巢发出叫声,冷光照射下,蛟龙和螭龙也改变藏身之处。 更加怀念在瑶台遇到这样的夜晚,水晶宫殿中舀取美酒琼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月色,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湖光月色的美丽与神秘。诗中“玉椀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巧妙地将湖水比作玉碗和金杯,形象地描绘了湖水的清澈和波光的闪烁。后两句通过对乌鹊和蛟螭的描写,增添了夜晚的生动和神秘感。结尾的“瑶台”和“水晶宫殿”则带入了神话色彩,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向往和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