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

· 杜甫
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 执热沈沈在,凌寒往往须。 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 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 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
拼音

所属合集

#洞庭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àng):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 (sū):复苏,恢复生机。
  • (má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 (gǔ):此处指风声如鼓。
  • 大炉:比喻天空,形容风势之大。
  • 卑湿:低洼潮湿。
  • 声拔:声音高亢。
  • 涤除 (dí chú):清除,洗净。
  • 贪破浪:贪图破浪前行的快感。
  • 愁绝 (chóu jué):极度的忧愁。
  • 摧枯 (cuī kū):比喻力量巨大,能轻易摧毁枯朽之物。
  • 执热 (zhí rè):持续的炎热。
  • 沈沈 (chén chén):深沉,此处形容炎热深重。
  • 凌寒 (líng hán):面对寒冷。
  • 疾肺 (jí fèi):肺病。
  • 恨危途 (hèn wēi tú):怨恨艰难的旅途。
  • 再宿 (zài sù):再次住宿。
  • 隐几 (yǐn jǐ):隐约可见的几案。
  • 帆席 (fān xí):帆布。
  • 云州 (yún zhōu):云雾缭绕的地方,此处指远方的景象。
  • 涌坐隅 (yǒng zuò yú):涌现在坐位的角落,形容云雾突然出现。

翻译

春天在南国,瘴气弥漫,等待北风来复苏。 傍晚时分,残阳被霾遮蔽,初夜风声如鼓,响彻天空。 北风带着低湿之地的清爽,声音高亢,穿透洞庭湖。 万里之内,鱼龙潜伏,三更时分,鸟兽呼号。 它洗净了我贪图破浪的欲望,极度的忧愁也随之消散。 持续的炎热被清除,面对寒冷,我们常常需要它。 得知它能缓解我的肺病,不敢怨恨这艰难的旅途。 再次住宿,麻烦了船夫,询问仆人,我的面容是否更显衰老。 今天早晨,北风并未盛怒,便继续长驱直入。 我隐约看到帆布,云雾缭绕的远方景象突然出现在我的坐位角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风带来的变化和诗人的感受。诗中,北风被赋予了复苏生机、清除炎热、带来清爽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和对自然的依赖。通过对北风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诗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