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媒

· 韩偓
洞房深闭不曾开,横卧乌龙作妒媒。 好鸟岂劳兼比翼,异华何必更重台。 难留旋逐惊飙去,暂见如随急电来。 多为过防成后悔,偶因翻语得深猜。 已嫌刻蜡春宵短,最恨鸣珂晓鼓催。 应笑楚囊仙分薄,日中长是独裴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妒媒:嫉妒的媒介,这里指引起嫉妒的事物或人。
  • 洞房:新婚夫妇的卧室。
  • 乌龙:黑色的龙,这里可能指某种不祥之物或象征。
  • 比翼:比喻夫妻或情侣并肩同行。
  • 重台:重叠的台阶,比喻地位高。
  • 惊飙:突然而猛烈的风。
  • 旋逐:随即追逐。
  • 翻语:误解的话。
  • 刻蜡:刻蜡烛,指夜晚的时间。
  • 鸣珂:古代官员出行时,随从敲击的玉石,这里指早晨的鼓声。
  • 楚囊:楚国的囊,比喻才能或物品被埋没。
  • 仙分:仙人的缘分,指非凡的机遇或才能。
  •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翻译

新婚的卧室深锁未曾开启,一条黑色的龙横卧其中,成为嫉妒的媒介。 美好的鸟儿岂需劳烦比翼双飞,不同的花儿何必追求更高的台阶。 难以留住的随即被猛烈的风带走,短暂的相见仿佛随着急速的电光而来。 多是因为过于防范而后悔,偶尔因为误解的话而深感猜疑。 已经嫌夜晚的时间太短,刻蜡烛也嫌不够,最恨的是早晨的鼓声催人起床。 应该嘲笑楚国的囊中物,仙缘太薄,日中时分独自徘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嫉妒和误解的深刻感受。诗中“洞房深闭”和“乌龙作妒媒”描绘了一种封闭和不安的氛围,而“好鸟岂劳兼比翼”和“异华何必更重台”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追求的淡漠态度。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惊飙”、“急电”等意象,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而“刻蜡春宵短”和“鸣珂晓鼓催”则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诗人以“楚囊仙分薄”自嘲,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