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绅诗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
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踰矩,焉得遂性情。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
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
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
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静:和谐宁静。
- 真质:真正的本质。
- 感物:感知外物。
- 惑天性:迷惑于自然本性。
- 触里:触及内心。
- 纷多名:众多且复杂。
- 祸机:灾祸的根源。
- 隐微:隐蔽细微。
- 鉴未形:预见尚未显露的事物。
- 败礼:破坏礼仪。
- 近习:亲近的习惯。
- 哲人:智慧的人。
- 居贞:坚守正道。
- 念虑端:思想端正。
- 鄙嫚:粗俗轻慢。
- 不踰矩:不越过规矩。
- 动用:行动。
- 程:规则。
- 步武:步伐。
- 彗云:彗星的尾迹。
- 纤茎:细小的茎。
- 心源:内心的源泉。
- 流放:放任。
- 骇浪:惊涛骇浪。
- 奔长鲸:比喻巨大的动荡。
- 渊木:深渊中的树木。
- 端深:端正深远。
- 枝流:分支的水流。
- 贞清:纯洁清澈。
- 和理:和谐的道理。
- 通性术:通达本性的方法。
- 悠久:长久。
- 昭明:显明。
- 先师:前辈老师。
- 中庸:中庸之道。
翻译
和谐宁静中蕴含着真正的本质,人类因此被视为最灵性的存在。感知外物时,我们常常被自然本性所迷惑,内心触及之处充满了复杂多变。灾祸的根源往往隐蔽细微,只有智者能预见尚未显露的事物。破坏礼仪往往源于亲近的习惯,而智者则坚守正道。应当使思想端正,避免粗俗轻慢的念头萌生。如果不越过规矩,我们就能顺应自己的性情。在事情开始时就要谨慎,行动各有其规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像彗星的尾迹从细小的茎开始。内心的源泉一旦放任,就会像惊涛骇浪中奔腾的长鲸一样动荡。如果深渊中的树木端正深远,那么分支的水流也将纯洁清澈。和谐的道理通达本性,长久之后才能显明。前辈老师留下的中庸之道,可以引导我们的一生。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和谐与宁静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在感知世界时应保持的清醒和正直。诗中通过对比智者与普通人的行为,强调了预见未来和坚守正道的价值。同时,诗人也提倡在行动中遵守规则,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深远。最后,诗人提到了中庸之道,认为这是引导人生的重要原则。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