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湘灵

· 鲍溶
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 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 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 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 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 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 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 不道神无悲,那能久如此。 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 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 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娥皇:传说中舜的妃子,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 五十弦:指瑟,传说瑟本有五十弦,后被破为二十五弦。
  • 无象外:指超乎寻常、难以言喻的境界。
  • 瑶华:比喻霜露洁白如玉。
  • 疏蘋:稀疏的浮萍。
  • 桐半死:比喻悲伤至极,如同半死的桐树。
  • 婵娟子:美丽的女子。
  • 九山:泛指众多的山。
  • 没没:默默无闻。
  • 斑斑:形容泪痕斑斑。
  • :竹子。
  • 学瑟鬼:指学习弹瑟的鬼魂,这里指娥皇。

翻译

山上的凉云渐渐散去,夕阳斜照,川风也停息了。娥皇弹奏着五十弦的瑟,深秋时节的汉江水显得格外凄凉。起初是因为那超乎寻常的境界,牵动了内心的百般忧愁。霜露凝结成洁白如玉的花朵,烟波中,玉手劳作。随着落叶的飘零,又围绕着稀疏的浮萍起舞。悲伤的乐声如同云层聚集而来,清冷的余音仿佛半死的桐树。女子的容颜在万岁之后,难道还能保持美丽吗?不道神灵也有悲伤,怎能长久如此。魂魄无处不去,众多的山峦徒然相似。默默无闻,终究没有追随,只是悲伤远行的人罢了。泪痕斑斑落在竹子下,恐怕有学习弹瑟的鬼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通过娥皇弹瑟的形象,表达了深深的忧愁和悲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霜露结瑶华”、“哀响云合来”,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末句“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更是以一种超自然的方式,暗示了娥皇的悲伤和孤独,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鲍溶

鲍溶

唐人,字德源。宪宗元和进士。与李益交厚。古诗乐府,可称独步。卒飘蓬薄宦,客死三川。有集。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