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岐山:山名,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 陇山:山名,位于今陕西省陇县西南。
- 制锦:比喻治理地方,也指做官。
- 晏眠:安睡。
- 鹦鹉语:比喻美妙的言辞或文辞。
- 分百里:指治理的范围。
- 凤凰声:比喻美好的名声或音乐。
- 秦:指秦地,即今陕西省一带。
- 旧俗:古老的风俗习惯。
- 云烟媚:形容景色美丽,如云烟般迷人。
- 周:指周朝,古代的一个朝代。
- 遗风:指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 父老贤:指地方上的长者贤明。
- 役生灵:指劳役百姓。
- 杨柳:树名,常用来象征离别。
- 灞桥:桥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古代常在此桥边折柳送别。
翻译
岐山高耸,与陇山相连,治理此地无私,安然入眠。 美妙的言辞中,治理着百里的土地,美好的名声里,已过了三年。 秦地虽无古老的风俗,但景色如云烟般迷人,周朝遗留下来的风俗中,地方的长者贤明。 不要劳役百姓去种植杨柳,因为每一枝都可能被折在灞桥边,象征着离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岐山与陇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治理此地的明府的赞美。诗中通过“制锦无私服晏眠”展现了明府的廉洁与勤奋,而“鹦鹉语中分百里,凤凰声里过三年”则巧妙地以美妙的言辞和美好的名声来比喻明府的治理成效。后两句通过对秦地和周朝的对比,表达了对地方长者的敬重。最后,作者以“莫役生灵种杨柳,一枝枝折灞桥边”寓意深长,劝诫明府不要过度劳役百姓,以免造成离别的伤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明府的敬佩与对百姓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