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寄李秘书

几年帝里阻烟波,敢向明时叩角歌。 看尽好花春卧稳,醉残红日夜吟多。 印开夕照垂杨柳,画破寒潭老芰荷。 昨夜前溪有龙斗,石桥风雨少人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居:隐居的地方。
  • 李秘书: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907年到960年。
  • 谭用之: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
  • 帝里:指京城。
  • 阻烟波:比喻因战乱或别的原因而不能回到京城。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叩角歌:敲击牛角唱歌,古代隐士的一种行为。
  • 卧稳:安稳地躺着。
  • 醉残红:指醉酒时看到的落日余晖。
  • 日夜吟多:整日整夜地吟诗。
  • 印开夕照:夕阳的余晖像印章一样盖在景物上。
  • 垂杨柳:垂下的柳枝。
  • 画破寒潭:形容景色如画,寒潭中的景象被描绘出来。
  • 老芰荷:老去的荷花。
  • 前溪:前面的溪流。
  • 龙斗:比喻激烈的战斗或争斗。
  • 石桥:石头建造的桥。
  • 风雨:风雨交加的天气。
  • 少人过:很少有人经过。

翻译

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我隐居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因为战乱和种种原因无法返回。尽管如此,我仍然敢于在这个看似清明的时代,敲击牛角唱歌,表达我的心情。我欣赏着盛开的花朵,安稳地躺在春日的怀抱中,醉眼朦胧中看着落日的余晖,整日整夜地吟咏诗篇。夕阳的余晖像印章一样盖在垂下的柳枝上,我描绘出寒潭中老去的荷花。昨晚,前面的溪流中有激烈的争斗,石桥在风雨中,很少有人经过。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谭用之在五代十国时期的隐居生活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幽居”、“阻烟波”等词语描绘了诗人远离京城的隐居环境,而“叩角歌”、“日夜吟多”则展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和对诗歌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垂杨柳”、“老芰荷”,诗人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昨夜前溪有龙斗,石桥风雨少人过”则隐喻了时局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时局的无奈。

谭用之

谭用之

五代至宋初人,字藏用。仕途不达,长年流寓他乡。工诗,尤擅七律,长于写景。有集。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