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乐府

· 顾况
暖谷春光至,宸游近甸荣。 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 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 朝臣冠剑退,宫女管弦迎。 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 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 玉醴随觞至,铜壶逐漏行。 五星含土德,万姓彻中声。 亲祀先崇典,躬推示劝耕。 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道德关河固,刑章日月明。 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宸游:帝王出游。
  • 近甸:京城近郊。
  • 天仗:帝王的仪仗。
  • 御帘:帝王的帘幕。
  • 翠盖:翠羽装饰的车盖,指帝王的车驾。
  • 朱楼:红色的楼阁,指华丽的宫殿。
  • 太清:天空。
  • 冠剑:官员的服饰。
  • 雕辇:雕饰华丽的车子,指帝王的车驾。
  • 幔城:用帐幕围成的城,指帝王的临时住所。
  • 文房:指朝廷的文职机构。
  • 圣藻:帝王的文采。
  • 武卫:指帝王的武装卫队。
  • 天营:帝王的营帐。
  • 玉醴:美酒。
  • 铜壶:古代计时用的铜制壶漏。
  •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 土德:古代五行学说中的土的德性。
  • 中声:中和之声,指和谐的音乐。
  • 亲祀:帝王亲自祭祀。
  • 躬推:亲自推动。
  • 示劝耕:展示鼓励农耕。
  • 国风:国家的风俗。
  • 新正:新年。
  • 农器:农具。
  • 消兵:消除战争。
  • 刑章:刑法。
  • 日月明:比喻法律公正。
  • 野人:乡野之人,指普通百姓。
  • 率舞:随着音乐起舞。
  • 升平:太平盛世。

翻译

温暖的谷地迎来了春天的光辉,帝王出游,近郊显得格外荣耀。云随着天子的仪仗流转,风轻轻地穿过御帘。翠羽装饰的车盖下,佳气环绕,红色的楼阁高耸入云。朝中的臣子们退下,宫女们用管弦乐迎接。细草承载着雕饰华丽的车子,繁花盛开在帝王的临时住所。朝廷的文职机构展示着帝王的文采,武装卫队在帝王的营帐中守卫。美酒随着酒杯传递,铜制的壶漏记录着时间的流逝。五大行星蕴含着土的德性,万民的声音和谐统一。帝王亲自祭祀,推动并展示鼓励农耕。国家的风俗在新年焕然一新,农具的使用预示着战争的消退。道德和法律如关河般坚固,如日月般明朗。乡野之人如同鸟兽般,随着音乐起舞,感受着太平盛世的喜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帝王春游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的繁华和春天的生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等,生动地描绘了天子的威严和宫廷的宁静。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帝王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国家风俗的关怀,以及对太平盛世的赞美。整体上,诗歌语言华丽,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帝王德政的颂扬。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