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即事

· 顾况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泊(xià bó):指山下或山脚。
  • 降茅仙:指隐居山中的仙人。
  • 萧闲:清静闲适。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杨君:可能指杨羲,道教中的神仙。
  • 闲上法:指闲适地修炼仙法。
  • 司命:道教中的神仙,掌管人的寿命。
  • 驻流年:指留住时光,延长寿命。
  • 崦合(yān hé):山谷闭合之处。
  • 桃花水:指春天桃花盛开时的溪水。
  • 柳谷烟:指柳树丛生的山谷中升起的烟雾。
  • 抱孙:怀抱孙子。
  • 种树:栽种树木。
  • 倚杖:拄着拐杖。
  • 耘田(yún tián):耕田,指农事活动。
  • 浮名:虚名,指世俗的名声。
  • 谢安石: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此处可能指作者自己,表示自己不追求世俗的名利。
  • 不解饮灵泉:不懂得饮用灵泉,指不追求长生不老。

翻译

在山脚下降临的茅仙,清静地隐居在仙境之中。 杨君悠闲地修炼着仙法,司命神仙助我留住时光。 山谷闭合处桃花盛开的水边,窗前柳谷中烟雾缭绕。 怀抱着孙子去种树,拄着拐杖询问耕田的事宜。 世间的纷扰不去理会,虚名任它随风而去。 我向来不似谢安石,不懂得追求长生不老的灵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降茅仙”、“洞天”、“司命驻流年”等道教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半部分则通过“抱孙种树”、“倚杖问耘田”等生活细节,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详的心态。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隐逸诗的典型风格。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