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福寺临淮亭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 虽无山可望,多有鹤堪听。 引客闲垂钓,看僧静灌瓶。 带潮秋见月,隔竹晓闻经。 水气侵衣冷,蘋风入座馨。 路逢沙獭上,船值海人停。 砧杵鸣孤戍,乌鸢下远汀。 连波芳草阔,极目暮天青。 创置嗟心匠,幽栖得地形。 常来劝农事,赖此近郊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蘋风(pín fēng):微风。
  • 沙獭(shā tǎ):一种水生哺乳动物。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的工具。
  • 乌鸢(wū yuān):乌鸦和鹰。
  • 郊坰(jiāo jiōng):郊野。

翻译

在淮河边的永福寺,是因公而建的亭子。虽然没有山可以远望,但有很多鹤可以聆听。

邀请客人悠闲地垂钓,看僧人静静地灌瓶。潮水带着秋意,月色在水中映现,隔着竹林,清晨可以听到诵经声。

水气侵入衣衫,带来凉意,微风带着香气。路上遇到沙獭,船上遇到海人停泊。

砧杵声在孤立的戍楼中响起,乌鸦和鹰飞下远处的沙洲。连绵的芳草广阔,极目远眺,暮色中的天空青翠。

建筑的创造感叹于匠心独运,幽静的栖息得益于地形。常来劝导农事,依赖这里近郊的宁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永福寺临淮亭的宁静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虽无山可望,多有鹤堪听”一句,巧妙地以鹤声代替山景,展现了别样的自然之美。后文通过对水气、蘋风、沙獭、砧杵等元素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景色的层次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顾非熊

顾非熊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