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挽歌词二首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 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 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 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生:指百姓。
  • :期望。
  • :安定,繁荣。
  • 皇道:指帝王的治国之道。
  • 中兴:复兴,重新兴盛。
  • 国用:国家的财政开支。
  • 灵像:指用于宗教活动的神像。
  • 农功:农业生产。
  • 冗僧:多余的僧侣。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冠冕,代指帝王。
  • 北阙:皇宫的北门,代指朝廷。
  • 西陵:指帝王的陵墓。
  • 金茎石:指宫殿中的石柱,象征皇权。
  • 玉绳:天空中银河的别称。

翻译

百姓期望逐渐安定繁荣,皇道欲图复兴。 国家的财政用于减少宗教神像,农业生产中减少多余的僧侣。 帝王辞别北阙,歌舞中带着对西陵的哀怨。 唯有宫殿中的金茎石,长夜中与银河相对。

赏析

这首作品反映了唐代武宗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诗中,“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表达了百姓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盼以及帝王对国家复兴的愿望。通过“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描绘了武宗减少宗教开支、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后两句则通过象征手法,以“冕旒辞北阙”和“金茎石长宵对玉绳”暗示了帝王的孤独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也抒发了对往昔的哀思。

顾非熊

顾非熊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