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搴(qiān):采摘。
- 木芙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于枝端叶腋间单生,有白色、粉色、红色等。
翻译
在新开的寒露花丛中,远远比水中的荷花更红。它艳丽的颜色难道是彼此嫉妒,美好名字只是偶然相同。在傍晚的采江官渡,采摘芙蓉的古祠已经空了。希望能够常常勤快地来看它,不要让它轻易地就随风飘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木芙蓉在寒露中的美丽姿态以及其独特之处。诗人将木芙蓉与水间红(可能指荷花)相比,突出其艳丽。强调了木芙蓉艳色与嘉名的与众不同。诗中还提到傍晚时分采江官渡和空着的古祠,增添了一种萧索的氛围。最后表达出希望能常常看到木芙蓉,不希望它轻易被风吹落,流露出对木芙蓉的喜爱和珍惜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通过对木芙蓉的描写,传递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