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侯侍郎
元戎车右早飞声,御史府中新正名。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从军晓别龙骧幕,六骑先驱嘶近郭。
前路应留白玉台,行人辄美黄金络。
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听讼不闻乌布帐,迎宾暂著紫绨裘。
公庭日夕罗山翠,功遂心闲无一事。
移书或问岛边人,立仗时呼铃下吏。
事业初传小夏侯,中年剑笏在西州。
浮云飞鸟两相忘,他日依依城上楼。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戎:主将,军事长官。
- 车右:古代车乘位于御者右边的武士。
- 飞声:扬名。
- 正名:谓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
- 翰墨:笔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 钟大理:指钟繇 ,三国魏书法家。曾官大理,世称钟大理 。
- 谢宣城:即谢朓,南朝齐诗人,曾任宣城太守,故有此称。
- 龙骧幕:指幕府。龙骧,大将军的名号。
- 白玉台:传说中天上神仙居处。
- 黄金络:用黄金制作的马笼头,借指良马。
- 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简贵:简傲高贵。
- 物外游:指超脱于世事、追求精神自由的遨游。
- 听讼:审理诉讼案件。
- 乌布帐:用以遮护的黑色布帐。
- 紫绨裘:紫色厚缯制成的皮衣。
- 立仗:设立仪仗。
- 铃下吏:指在铃阁之下听候差遣的小吏。
翻译
主将的车右早早便声名远扬,在御史府中如今又实至名归声名正盛。你的文章书法已能与钟繇相媲美,风流才情更可延续谢朓的风范。清晨从军,在幕府前与你告别,六名骑兵在前面开道,马嘶鸣着靠近外城。前方的路途上想必会有如同天上仙宫般美好的景致,过往行人都赞赏拉车的良马。你下马留恋这仙境般的地方,性格简傲高贵想要追求超脱世俗的游历。审理诉讼案件不用黑色布帐,迎接宾客时暂且穿上紫色的厚缯皮衣。公庭从早到晚罗列着青山翠色,功成名就后心境悠闲没有一点烦心事。有时写信询问岛边的人,摆列仪仗时呼唤铃下小吏。你的事业就如同当年的小夏侯一样初露光芒,中年时在西州手握大权。就像天上的浮云和飞鸟彼此相忘自由自在,日后登城楼上,心中还会依依眷恋这段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送夏侯侍郎的赠别之作。开篇先夸赞夏侯侍郎在不同职位上展现出的才能与声名。接着通过将其文采风流与古代著名人物相比,高度赞扬其文学才华。诗中描绘了送别场景,带着一种期许和美好的祝愿,对夏侯侍郎的任职路途进行了想象和渲染。通过对其为官时不同状态的描述,如听讼、迎宾等场景,展现夏侯侍郎高雅不俗且悠闲自在的为官风格,同时也暗示其政绩与心境的和谐。诗的最后,将夏侯侍郎与先贤类比,体现对其事业成就的肯定,并且流露出一种洒脱自在的情怀,以及对日后再相遇或是回忆这段交集的淡淡的眷恋之情。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与期许,又含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和情怀,情感真挚且层次丰富 。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