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鹤云:指仙鹤飞翔于云间,象征祥瑞。
- 旦起:早晨起来。
- 鸟星:指星宿,古人认为星宿与鸟类有关。
- 昏集:黄昏时聚集。
- 律候:指时令、季节的变化。
- 新风:新的气象,新的风气。
- 阳开:阳光开始照耀,春天到来。
- 初蛰:指春雷初响,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
- 至德:最高的道德。
- 飨:祭祀。
- 行潦:指流动的水。
- 斯挹:取用。
- 锡:赐予。
- 无疆: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 烝人:指百姓。
- 乃粒:得以安定生活。
翻译
仙鹤在云间飞翔,预示着早晨的到来,星宿在黄昏时聚集。随着季节的新变化,春风带来了新的气象,阳光照耀,春天到来,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最高的道德值得祭祀,流动的水可以取用。赐予百姓无穷无尽的恩惠,使他们得以安定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仙鹤、星宿等自然元素,表达了新季节的来临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中“至德可飨,行潦斯挹”体现了对道德的尊崇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锡以无疆,烝人乃粒”则强调了赐予百姓无尽恩惠,使他们生活安定,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魏徵
魏徵,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39篇诗文
魏徵的其他作品
- 《 五郊乐章黑帝羽音雍和 》 —— [ 唐 ] 魏徵
- 《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帝商音肃和 》 —— [ 唐 ] 魏徵
- 《 五郊乐章白帝商音雍和 》 —— [ 唐 ] 魏徵
- 《 五郊乐章赤帝徵音 》 —— [ 唐 ] 魏徵
- 《 赋西汉 》 —— [ 唐 ] 魏徵
- 《 五郊乐章黑帝羽音 》 —— [ 唐 ] 魏徵
- 《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黄帝宫音舒和 》 —— [ 唐 ] 魏徵
- 《 五郊乐章青帝角音舒和 》 —— [ 唐 ] 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