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东朝闻楚挽,羽翿依稀转。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兰芳落故殿,桂影销空苑。 骑吹咽不前,风悲九旗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朝:指东都洛阳。
  • 楚挽:楚地的挽歌。
  • 羽翿(dào):古代舞具,用羽毛制成,用于舞蹈时挥动。
  • 京兆:指长安,即今西安。
  • 骑吹:指骑马吹奏乐器,这里指送葬的乐队。
  • 九旗:指各种旗帜,象征皇家的威严。

翻译

在东都洛阳听到了楚地的挽歌,羽翿舞具依稀在转动。 天子归于新的京兆长安,但太阳与长安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兰花的芳香在旧殿中消散,桂树的影子在空旷的苑囿中消失。 送葬的骑马乐队因悲痛而难以前行,风中卷起了象征皇家的九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太子逝世后的哀悼场景,通过东都洛阳与长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皇太子逝世的深切哀思。诗中“东朝闻楚挽”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哀悼的氛围。“羽翿依稀转”则通过舞蹈道具的意象,增添了一种飘渺、不真实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在逝去。后两句通过对长安的提及和对兰芳、桂影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喻人,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则通过骑吹和九旗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送葬队伍的悲痛和皇家的庄严,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