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 韩愈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 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 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朗朗:形容鼓声响亮。
  • 街鼓:古代城市中用来报时的鼓声。
  • 翻翻:形容马奔跑的样子。
  • 驿马:古代驿站用来传递公文的马。
  • 嘉禾:指生长得特别好的稻谷,这里可能指丰收的地方。
  • 蟋蟀辞:指蟋蟀的鸣叫声,这里可能指秋天的景象。
  • 暮齿:晚年。
  • 涕垂颐:眼泪流到下巴,形容悲伤的样子。

翻译

清晨,响亮的街鼓声在耳边回荡,仿佛是朝会的时刻。 驿站的马匹翻飞奔跑,春天即将结束,归家的日子也近了。 这里曾是丰收之地,如今却失去了那美好的稻谷, 秋风中依旧能听到蟋蟀的鸣叫。 晚年时分,感慨良多,无事之时,泪水不由自主地流到了下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听到街鼓声时的情景,通过驿马的奔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归期的临近。诗中“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丰收景象的怀念,也透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两句“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则深刻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哀愁,以及对往昔的无限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韩愈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