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房歌

何处茅堂对山结,千古龙洲最清绝。 武山秀夺天东南,上有神仙拥珠阙。 金华玉华山更清,亦有仙人吹玉笙。 白云腾薄捲秋浪,晴窗不掩风泠泠。 堂前小径石苔紫,堂后灵芝兔垂耳。 竹阴满地生昼寒,落尽松花落松子。 堂中一榻拥青毡,为爱云山长不眠。 茶灶只留花底石,酒壶或汲溪中泉。 陆走曾期访天姥,道上回风暗尘土。 舟行曾约访蓬莱,海上惊涛撼樯橹。 不如长日看武山,武山自是非人间。 昨日云飞乱峰顶,今日山腰散微影。 画图遥忆米元晖,自怡肯作陶弘景。 勒名招得刘职方,赋诗每同萧与王。 俯仰乾坤划然啸,啼鸟一声山日长。 还闻种玉玉易长,玉气英英白云上。 他年见璞莫自献,只向茅堂挹萧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堂:茅草覆盖的小屋。
  • 龙洲:地名,此处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珠阙:指神仙居住的华丽宫殿。
  • 金华玉华:指两座山名,也可能是形容山的美丽。
  • 玉笙: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指仙人吹奏的音乐。
  • 泠泠:形容清凉的样子。
  • 灵芝: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常被视为仙草。
  • 兔垂耳:形容灵芝的形状像兔子的耳朵。
  • 青毡:青色的毛毯,此处指床上的铺盖。
  • 天姥:山名,位于今浙江省。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
  • 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桨。
  • 米元晖:宋代画家米芾,擅长山水画。
  • 陶弘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道士。
  • 刘职方:人名,具体不详。
  • 萧与王:人名,具体不详。
  • :未经雕琢的玉石。
  • 挹萧爽: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景色。

翻译

何处有茅草小屋对着山峦而建,那里的龙洲风景自古以来就非常清幽绝美。武山的秀丽景色夺取了东南方的天空,山顶上仿佛有神仙居住的华丽宫殿。金华和玉华两座山更是清幽,仿佛有仙人在那里吹奏着玉笙。白云像秋天的波浪一样翻滚,茅堂的窗户虽不严密,但风却清凉。

堂前的小径上长满了紫色的苔藓,堂后的灵芝形状像兔子的耳朵垂下。竹林下的地面充满了白天的寒意,松花落下后,松子也随之落下。堂内有一张床,铺着青色的毛毯,因为喜爱云山,所以常常不眠。茶灶只留在花下的石头上,酒壶有时会汲取溪中的泉水。

曾经陆路行走,希望能拜访天姥山,但路上回风扬起了尘土。也曾乘船出行,希望能探访蓬莱仙山,但海上的惊涛骇浪撼动了船桅。不如整天观赏武山,武山本身就是非人间的仙境。昨天云雾缭绕在峰顶,今天山腰散发出微弱的光影。

遥想米元晖的画作,自己怡然自得,不似陶弘景那般自娱。刘职方在这里刻名,赋诗时常常与萧与王一同。俯仰天地,划然长啸,啼鸟一声,山中的日子显得格外漫长。

还听说种下的玉石容易生长,玉气在白云之上英英闪烁。将来若见到未经雕琢的玉石,不要自己献上,只需向茅堂享受这清新的空气和景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云腾薄捲秋浪”、“竹阴满地生昼寒”,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同时,通过对仙境般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乌斯道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