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少师姚公广孝三首

早负经纶济世才,翩然杖锡谒金台。 孔明原自隆中起,仲晦都传蓟北来。 翊赞圣明清宇宙,吹嘘贤俊出尘埃。 功成特拜三孤命,烈烈声光际上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纶:原指整理过的蚕丝,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 济世:拯救时世。
  •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 杖锡:手持锡杖,指出家僧侣。
  • 谒金台:指拜见皇帝。
  •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著称。
  • 隆中:地名,诸葛亮隐居之地。
  • 仲晦:指姚广孝,字仲晦。
  • 蓟北:地名,今河北省北部,姚广孝的故乡。
  • 翊赞:辅佐,帮助。
  • 圣明:指皇帝。
  • 清宇宙:使天下清明。
  • 吹嘘:此处指提拔、推荐。
  • 贤俊:贤能杰出的人才。
  • 尘埃:比喻低下的地位。
  • 三孤命:指少师、少傅、少保的官职,是皇帝的辅佐官。
  • 烈烈:形容声名显赫。
  • 声光:名声和光彩。
  • 际上台:达到极高的地位。

翻译

早年便怀有治理国家、拯救时世的才能,轻盈地手持锡杖,拜见皇帝。 就像诸葛亮从隆中崛起,姚广孝也传说来自蓟北。 辅佐圣明的皇帝,使天下清明,提拔贤能的人才,使他们脱离低下的地位。 功成之后,特别被任命为三孤之一,其声名显赫,达到了极高的地位。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姚广孝的才华和功绩,将其比作历史上的贤相诸葛亮,突出了他从平民到高官的非凡历程。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如“孔明原自隆中起”与“仲晦都传蓟北来”,形象地描绘了姚广孝的崛起。结尾的“功成特拜三孤命,烈烈声光际上台”更是对其功成名就的肯定,展现了其显赫的地位和声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姚广孝的崇敬之情。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