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番禺

· 袁华
秋风夕起鸿雁翔,金井露凉梧叶黄。揽衣待旦不遑寐,明月皎皎夜未央。 问君客游向何方,言往百粤穷炎荒。浪波沄沄一苇杭,西溯彭蠡越章江。 舆轿踰岭梯重冈,仆夫下上如鸟䀪。番禺在昔财赋疆,尉佗称王兵力彊。 百年五世巳陈迹,荒台草露沾衣裳。野芳涧卉吹天香,蛎房柱蠹罗椰浆。 飞鸢跕跕海气苍,览古冯高兴慨慷。蹇予局促马在枊,安能与子同徜徉。 罗浮勾漏令乞得丹砂烦寄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番禺(pān yú):地名,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 金井:指井栏上有装饰的井,这里可能指庭院中的井。
  • 揽衣:拿起衣服,这里指整理衣服。
  • 不遑寐:没有时间睡觉,即无法入睡。
  • 百粤:指古代的百越地区,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 炎荒:指南方炎热荒远之地。
  • 沄沄(yún yún):形容水流的样子。
  • 一苇杭:比喻乘船渡河。
  • 彭蠡:即今鄱阳湖。
  • 越章江:指今江西省的赣江。
  • 舆轿: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轿子。
  • 梯重冈:攀登重重的山冈。
  • 鸟䀪(niǎo hé):形容人行走的样子。
  • 尉佗:古代南越国的开国君主。
  • 兵力彊:兵力强大。
  • 五世:指连续五代。
  • 荒台:废弃的台基。
  • 涧卉:山涧中的花草。
  • 蛎房:指牡蛎的壳。
  • 柱蠹:柱子上的蛀虫。
  • 椰浆:椰子汁。
  • 飞鸢:飞翔的老鹰。
  • 跕跕(dié dié):形容飞翔的样子。
  • 海气苍:海上的雾气苍茫。
  • 冯高:登高。
  • 蹇予:我,作者自称。
  • 局促:拘束,不自在。
  • 马在枊:马在马厩中。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
  • 勾漏: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丹砂:朱砂,古代用于炼丹。

翻译

秋风在傍晚吹起,大雁开始飞翔,金井边的露水使梧桐叶变黄。整理衣裳,等待天明,却无法入睡,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长夜未尽。

我问你将去往何方,你说要去百粤之地,那里的炎热荒凉。波浪滚滚,乘一叶小舟渡过河流,西行溯流至彭蠡湖,越过章江。

乘坐轿子翻越重重山冈,仆人行走如飞鸟。番禺曾是财富和赋税的重要地区,尉佗曾在此称王,兵力强大。百年五代已成过去,荒废的台基上草露沾湿衣裳。

野花和山涧的花草散发着天香,牡蛎壳和椰子汁随处可见。飞翔的老鹰在苍茫的海气中,我登高望远,感慨万分。我拘束地站在马厩旁,怎能与你一同自由行走。

罗浮山和勾漏山的美景,请得到丹砂后务必寄给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诗中通过秋风、鸿雁、金井、露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对友人前往炎荒之地的担忧与祝福,以及对往昔历史的回忆,都透露出深深的情感。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