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纪事

· 袁华
二月春城桃杏妍,黄花离落景萧然。 表忠曾护钱镠墓,至德惟称太伯贤。 千古英雄徒有录,一时谗佞己无权。 早知鞭背东城路,悔不归耕负郭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未: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丁未年即某一年的具体名称。
  • 春城:春天的城市,这里指春天的景色。
  • 桃杏妍:桃花和杏花盛开,妍丽动人。
  • 黄花离落:黄色的花儿凋谢。
  • 景萧然:景色显得凄凉。
  • 表忠:表彰忠诚。
  • 钱镠墓:钱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其墓地。
  • 至德:极高的德行。
  • 太伯贤:太伯,古代贤人,这里指其贤德。
  • 千古英雄:历史上留名的英雄。
  • 徒有录:只有记载,指英雄的事迹仅存于史册。
  • 谗佞:指奸佞小人。
  • 无权:失去权力。
  • 鞭背:古代刑罚,用鞭子抽打背部。
  • 东城路:东城的道路,这里可能指诗人曾经受罚的地方。
  • 悔不:后悔没有。
  • 归耕:回家耕田,指过田园生活。
  • 负郭田:靠近城郭的田地,指自己的田地。

翻译

二月的春城,桃杏花开得正妍丽,黄色的花儿却已凋谢,景色显得有些凄凉。曾经表彰过忠诚,保护了钱镠的墓地,最高的德行只称赞太伯的贤德。千古流传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只有记载在史册上,而那些奸佞小人已经失去了权力。早知会遭受鞭打,走在东城的道路上,我后悔没有回家耕田,守着自己的田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桃杏妍”与“黄花离落”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暗含了时光易逝的哀愁。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抒发了对忠诚与贤德的推崇,以及对奸佞失势的讽刺。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遭遇的悔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