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赠化城寺僧谦隐五首

簪笏庸庸位列卿,每惭时议鄙阳城。 暂辞天上尚书省,来秉人间使者旌。 治水无能追圣禹,穷经徒自慕匡衡。 篇诗寄赠凝禅子,肯把真机为发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簪笏(zān hù):古代官员戴在头上的簪子和手持的笏板,代指官员的身份。
  • 庸庸:平庸无能。
  • 位列卿:指官职高,位列卿相。
  • 阳城: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作者自谦地认为自己不如阳城的贤人。
  • 尚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重要部门。
  • 使者旌:使者的旗帜,代表使命和权威。
  • 圣禹:指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 匡衡: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此处指作者羡慕其学问。
  • 凝禅子:可能是指一位禅师或修行者。
  • 真机:深奥的道理或真理。

翻译

我虽平庸却位列高官,常感时人鄙视如阳城。 刚从天上的尚书省退下,又执掌人间使者的旗帜。 治水之能不及圣禹,穷究经书却羡慕匡衡。 这首诗赠给凝禅子,愿你能阐明深奥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夏原吉对自己官职与能力的自谦,以及对古代圣贤的敬仰。诗中,“簪笏庸庸位列卿”一句,既显示了作者的官职之高,又自嘲其平庸。通过对比“圣禹”和“匡衡”,作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和学者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对治国和学问的追求。最后,作者将诗赠予凝禅子,希望对方能阐明深奥的道理,显示了作者对禅理的尊重和对真理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的谦逊与追求。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